Charlt

此心安处是吾乡

在校随笔。


  人生就像一个圆形。兜兜转转几十年,还是要回到最初的地方。我想,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,叶落归根。
  出生在这个地方,说不清楚是幸亦或是不幸。这儿不大,也说不上繁华,可是这地方,有着我眼里最凉爽的夏天和最温柔的风。行走于街头巷尾,闹热非凡,地上不时有油烟堆积出的污渍,车水马龙,灯红酒绿,竟让人凭空生出已然了解熟悉了这片土地的错觉。
  我曾经也这么觉得,我是了解这片土地的。
  一位外地的朋友要来贵阳旅游,请我做向导,顺便向我打听了这附近的景点。我一下子便愣住,发现自己并不能像细数从家到哪个电影院要怎么走最近,从亨特怎么去鸿通城一样信手拈来那些景点,我甚至吞吞吐吐出一个甲秀楼之外脑袋里就一片空白,更不要提什么历史由来,建成时间。那一瞬间,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只是明了那些被人为装饰上的斑斓霓虹,却从未在意过那些被粉饰的大地之心。黔灵山,青岩古镇,花溪公园,小车河湿地公园。经人提醒,漫长的反射神经才把这一个个名字弹送回脑海。
  常忆起儿时去花溪骑单车的情景,还记得百步桥上许多家长弯腰牵着幼小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对岸。草地上是一群又一群人在嬉戏野炊。甚至走在路上还可以看到有人牵着马儿,马背上置着张红色方巾。如果不是这次朋友的偶然问起,也许这记忆还要继续深埋角落里。如果不是这次的机缘巧合,带着朋友去青岩镇游玩,我也不会知道1960年4月,周恩来总理在访问14国之后,到过花溪短暂休息,周总理父亲当时在这儿的房子长什么样?我也不会知道。才明白过来,自己只是只井底的蛙,只掀起了一点幕帘,便自以为窥尽了全部。
  了解一座城,不仅仅是从它的繁华街市,更要从这片大地几十年前,几百年前,甚至几千年前开始发掘。地底的琼浆发酵几千年酿造出的美酒值得细细的品味,多少代人创造的精神与文明值得去传承。如果连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都不怎么了解,如何能说是此地人。
  家乡多脏多乱,也胜过外面的万水千山。我想我以后会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数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有一个地方,只有这个地方,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乡。
 
 

评论

热度(4)